梅艷芳-一個為人熟悉的名字,她代表着一個時代、代表着香港人、代表着一種精神,香港人嗰種拼博與無懼、永不放棄嘅獅子山精神。記得當年梅姐離世大家都感到好突然……直至2021年「梅艷芳」再重現香港人嘅眼前,原來我哋一直無遺忘呢位「香港女兒」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3ab2f5_ba51656dbf104d4cb52e7c8d9467b551~mv2.jpg/v1/fill/w_720,h_540,al_c,q_85,enc_auto/3ab2f5_ba51656dbf104d4cb52e7c8d9467b551~mv2.jpg)
入戲院唔只係睇場戲 而係回味一份珍貴回憶
梅艷芳:「如果有一日,我離開了舞台,有多少人會記得梅艷芳這個人?」幾多人一邊睇住呢套戲一邊流住掛念嘅眼淚,如果梅姐係天上某顆星星🌟,望向香港,會知道佢嘅願望已經實現了,而我哋仍然延續住佢嘅精神……
「梅艷芳」入面有唔少新面孔,有咩原因促使投資呢套戲嘅老闆同導演咁「大膽」用新人呢?相信係因為梅姐講過嘅一句說話:「前輩提攜後輩天經地義。」而事實證明咗佢哋嘅決定係啱既。
成功須付出 回報非必然
一個月前可能你仲未識邊個係王丹妮,佢用自己嘅努力同大家講「我係一個演員」。「我不是梅艷芳,但我希望盡自己能力做到最好,作為對梅姐的一份至深敬意」,的確無人可以取替到梅姐喺我地哋心目中嘅位置,但我哋可以延續佢嘅精神。香港有好多好有熱誠有能力嘅年青人等住我哋去發掘,點解唔俾佢地一個發光發熱嘅機會呢?好多事都不如願,但唔試過又點知呢?如果當初王丹妮因為覺得自己無演戲經驗而卻步,結果又會係點呢?
除了做星 還要造星
我成日都同身邊嘅同事講:「除了做星,還要造星。」唔係要棄舊用新,而係兩者互補。啲朋友成日都問我:「Carrie,你平日咁忙,點解仲要花咁多時間親自教新人?點解唔將多啲時間擺喺自己身上?」對我黎講,年青人就好似寶藏咁,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,當你慢慢深入了解後會發現佢哋係「寶」。同佢哋溝通我可以了解到佢哋嘅新思維,同佢地合作都有唔同嘅火花。
喺我咁多年嘅工作生涯裏面,通過分享我做財務策劃嘅經驗、點樣解決不同嘅難題,令佢地行少啲「冤枉路」,例如處理保單時有咩特別事項要處理、當遇到比較棘手嘅個案點先可以解決到等等。
做保險都超過二十年,點解仲要行前線?因為我仲有一團火,除咗做星還要造星,我嘅目標係帶領團隊走得更遠,成為精英中嘅精英!好似梅姐咁講:「 #前輩提攜後輩天經地義 」,喺年青人和新人身上我感覺到佢地對工作嗰種熱誠同追求,咁點解唔從旁輔助佢哋走得更遠呢?機會係留俾有準備嘅人,如果一味只諗住有無回報先肯付出,你一定唔會走得更遠!
圖片來源:網上圖片
Comments